(報導網址)http://news.msn.com.tw/news3090511.aspx


 


從事監所化與反毒工作廿七年的淨化社會文基金會創辦人釋淨耀法師,看過許多吸毒者重複進出監獄,就是戒不了癮;他認要徹底杜毒害,除了宣導毒品可怕,更該去除吸毒者的標籤,透過適當「治療」後即可重返社會,「誰說吸毒者不能社會盡分力」?



 



走遍全台各監所與校園,輔導化過劉煥榮、陳進興等重大死刑犯,淨耀法師說,許多死刑犯臨死前,都向他表達懺悔之意,希望能替他們向社會傳達內心的「痛」,與想被幫助的心。





他回憶,曾輔導一名廿六歲廖姓死刑犯,單親家庭出身的他,因缺乏管,求學過程受不了誘惑染上毒癮,被家人放棄,無法重回家庭,也不被社會接受,只好自暴自棄,最後因毒品生的幻覺犯下連續殺人案,遭到槍決伏法。


 


他說,毒品之所以成萬惡之源,除了對身體的危害,還有許多是因政府政策所造成,在台灣,吸毒者被視「罪犯」,沒有老敢用罪犯,吸毒者了吸毒,只好、拐、搶、騙,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他指出,現行司法機關的戒癮治療根本沒用,他曾到美國等監獄看到「無犯罪計畫」的戒治課程...陪伴他們重新去面對生命,得與人溝通,而非「條式要吸毒者如何做」。



 



他認,要徹底反毒,除了事前防範,積極到校園向未接觸毒品的孩子宣導毒品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吸毒者去標籤化,他反問,「誰說吸毒者不能社會盡一分心力?」只可惜,台灣政治人物受制於選票考量,這個觀念一直無法實行。


 


arrow
arrow

    新生活戒毒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