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喜好與個性,於是獨立存在於不同的領域。好比說:我喜歡幫助人、喜歡學習、愛發問問題、找尋真相,我便十分熱衷於戒毒中心的助人工作。你也許天生有韻律感、熱愛音樂、對流行的曲風敏感,正做著電台主持人的工作,將你喜愛的音樂分享給各個角落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喜好與個性,於是獨立存在於不同的領域。好比說:我喜歡幫助人、喜歡學習、愛發問問題、找尋真相,我便十分熱衷於戒毒中心的助人工作。你也許天生有韻律感、熱愛音樂、對流行的曲風敏感,正做著電台主持人的工作,將你喜愛的音樂分享給各個角落的人。
【記者 蕭伊婷/採訪報導】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新生活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新生活),致力於戒毒已有四十餘年,期間培養出不少成功案例。多數學員都願意返回該中心繼續幫助下一個人,協助培養吸毒者的學習能力,讓其能順利回到社會生活之中。
在台灣那可拿戒毒計畫成功的阿賢,以下就是他的真人真事的歷程。
有志青年的墮落
今年三十六歲的阿賢,是一位室內裝潢設計師,從事承包工程及室內裝潢,前後持續了十五年,結婚已十年,目前有一個七歲的小孩。
在軍中他學會了水電,退伍後,很容易的在營造公司找到了工作,由於對工程很有興趣,也很用心去學習;不久又因為熟悉各種大小工程,被高薪聘請擔任工程監工,月薪是一般土木工程監工的三倍。
之後,他自組工作室,從承包水電工程開始,慢慢做到室內裝潢設計全包,前後十五年,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當他再度吸食安非他命之前,他的工作室一個月的淨利約台幣三十萬元,在工程界口碑很好,所承包的工程幾乎都是滿檔。
民國七十八年時,在軍中的阿賢,並不知道安非他命是毒品。
當時整個連隊有不少的阿兵哥,都在用安非他命來「提神」。軍中常常為了要趕工程進度,為了能跟上進度,阿兵哥就可以休假,為了休假,阿賢就會盡量熬夜趕工,甚至連續好幾夜沒睡,全都是靠安非他命來「提神」。
但是服用安非他命,就是透支明天的體力。有一次阿賢連續數天熬夜,累到自己到底怎麼睡到地上,他怎麼想都想不起來。當時一個保濟丸瓶子大小的安非他命,差不多是台幣五百元,阿賢大概只用兩個星期。
安非他命讓他的世界一團亂
約三年前,阿賢因為承包的工程,常常要出入工地,約某一個夜晚,他看到有一些工人還在工地頂樓,當時他感覺氣氛有些詭異,神秘兮兮的,再細看那些工人有些亢奮的神情,原來他們都在吸食安非他命,在他們的邀約下,阿賢又吸食幾口後,突然讓他回想起在軍中吸食安非他命的景象,過去那些記憶突然又都跑出來了。阿賢又再度踏上這條黑暗的道路,從託人代買,後來經由介紹乾脆自己跟上游買貨。
因為工程趕工,阿賢天天都在吸食安非他命,但是後來那種提神和亢奮的刺激作用也漸漸不見了,吸了也不提神,而沒有吸又睡不著。
這樣一年多下來,阿賢瘦成皮包骨、頭痛、腰酸背痛、兩眼深陷,健康狀況極差;另外,以前一星期可以完成設計案,但阿賢現在一年也交不出來。
接著阿賢的性情也完全變了,他變的暴躁、易怒、沒有耐性、敵對、生氣;當家人要出去,他都不願意一起出門。約兩年前,除了與家人疏遠,外界隔離外,如果沒有接工程,他也幾乎沒有出門。
因為安非他命,阿賢自己陷入一種固執和鑽牛角尖的狀態,但他都不自覺,他一直在嘗試修東西、修電腦、修玩具等,並且收集一箱箱要修的東西,但是卻怎麼樣都修不好;他行動力幾乎喪失、無法工作、也無法出門。阿賢覺得自己被那些壞掉的東西困住,他的世界是一團混亂。
誤服精神藥物差點喪命
安非他命會造成幻聽、幻想症等,但是太太和家人並不知道阿賢吸毒。只是看到阿賢的脾氣暴躁、不睡覺、疑神疑鬼、有時又很憂鬱,在無法可想之下,就建議他去看精神科。
經國內權威醫生診斷阿賢是憂鬱症,另外一位大醫院的精神科醫師也診斷他是躁鬱症;接著下一回診斷時,又診斷是精神分裂症,醫生開了精神分裂症的藥給阿賢,阿賢本來不想吃,因為醫生的各種診斷,對他而言似乎都不對勁;但是醫生既然是權威,阿賢就依醫生吩咐吃了兩顆藥,三十分鐘之後,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居然產生了呼吸無法控制和昏迷,之後阿賢隱隱記得的,就是被救護車送到醫院,脈搏幾乎停止,是經由急救之後,才撿回一條小命。
經由這次教訓之後,阿賢仔細的研讀精神科藥物副作用的說明書,滿滿四頁,他才恍然了解: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竟然比毒品還毒。
那可拿戒毒計畫助其重生
這時,阿賢讀到人道主義者與山達基教會的創始人L.羅恩 賀伯特
(L. Ron Hubbard) 的著作,讓阿賢初次了解到他的問題可以有方法解決,於是,他決心要戒除毒品。
這時經由朋友介紹,參加了在台灣花蓮的那可拿戒毒計畫,在過程中,阿賢了解到在他的事業的巔峰會去吸毒,是因為當時有個親戚倒了他一大筆錢,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除了財務壓力外,他有被人背叛的感覺,自己不曉得如何處理,情緒非常沮喪的情況下,促使他再踏上吸毒的路;剛開始利用毒品的亢奮來逃避問題,他以為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年之後,卻幾乎喪失行動力與工作能力。
另外,阿賢也體會到:心靈重建的技術相當重要,他在吸毒的日子,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喪失理性,也無心工作,對家人惡言相向、疏離;另一方面則是自我貶低,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關心,常常很沮喪,覺得自己完全被困住,動彈不得。
當清除在體內的毒品殘留物後,心靈重建的技術,幫助他一步一步恢復溝通能力,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阿賢也學會了情緒管理,現在他完全了解毒品的危害,也學到了終生受用的知識與技術。
阿賢在那可拿計畫中得到重生,他立志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走出毒品的陰影。
這次的反毒宣傳地點在桃園內壢,我們一行三人到了一個眷村改建的國宅,在發的時候警衛伯伯堅定的告訴我:「社區規定廣告傳單不能投進信箱,社區裡都是老人家不需要這個。」警衛叫我不能投進去。我告訴他:「伯伯,我了解這是你的職責,我們三個志工都是眷村長大的小孩,我知道絕大部分的住戶都不需要這個反毒的資訊,但我們這一趟來只要能幫助到一、兩個人就值得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哪一戶有人吸毒,所以才要一戶一戶的發。雖然是規定,但這是對社會有幫助的,我想你跟社區長輩不會反對的。」
在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成功戒毒,這8年來我陸陸續續和許多成癮者的家人談話,幫助他們理解家中成癮的孩子為何反覆吸毒。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媽媽,她知道她的女兒使用K他命多年,四處求助、四處碰壁,在今年初,參加了高雄場次的家屬研習班。親眼見到戒毒中心有許多人戒K他命成功,她內心才重新燃起一絲希望。
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國內獄政新聞 http://www.corrections-cca.org.tw/index.php?do=press_info&id=2404
毒品汜濫日益嚴重,吸毒販毒年齡層快速下降,引進「那可拿戒毒技術」的淨耀法師昨天在全國「新生活教育中心」喬遷典禮中,強調「一人吸毒、全家受苦」,那可拿成功戒毒率達76%,值得推廣。
"上癮":是一個人不斷地重複做一件事,有股強迫性且不經思考就尋求毒品藥物,立刻使用毒品藥物、酒精或其他物質來過生活,儘管會帶來許多傷害性的後果,不管是跟家人感情破裂、生理疼痛、失眠,此人還是不計一切的吸食毒品。這就是上癮了。
第二種評量狀況是:當成癮物質的使用量迅速減少或停止使用時,常常會伴隨著心理及生理的依賴性瓦解,並且會顯現出戒斷症狀,每種毒品藥物的戒斷症狀不盡相同。
這是一位從台北遠道而來受訓的監獄計畫指導員-小花,和我們戒毒中心的學生一起上完課的收穫:
『在協助學生這方面,他雖是成癮者但他同時也是我的好夥伴,看著他從剛開始講不出甚麼話來,到最後領悟力變好、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溝通,當學生眼神發亮著,同時說出他勇於去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讓我感到欣慰。
觀察這裡的每一位學生,從瘦弱中變為強壯、從憂鬱中變為歡樂,我不禁要為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的這群默默奉獻的工作者,獻上最高的致意。你們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讓他們重獲光明。有你們真好!』
一個人吸毒或喝酒後,這七個讓他們吸毒的原因不可能無故消失(每個人都在用、看起來很好玩、想要放鬆心情、能夠融入朋友們、好奇心變強、我願做任何看起來叛逆的事、隨波逐流跟上錯誤的朋友),他們依然缺乏社交技巧、還是會有壓力的問題、漫無目的地無聊混日、仍然用錯誤的方法去適應團體。換句話說,吸毒或喝酒的當下似乎解決了他們的難題,但事實上問題不曾改變,還是持續存在,所以人們就有理由繼續吸毒與喝酒,最後踏上成癮的不歸路。
毒品藥物與酒精不只是傷害一個人的身體和思考的能力,更會破壞他和別人的人際關係、財產與信用。而當家人發覺此人有異,母親或妻子通常會要求他留在家裡更多的時間,家人也會想要知道為何成績會下滑或是為何無法正常上班,甚至衍生酒後駕車與其他毒品相關的法律問題。當此人感到更沉重的負擔與壓力時,會更想吸毒或喝酒來遁逃,於是問題越來越嚴重。
不論你是否同意:“毒品藥物成癮是一種疾病”的論點,在我們幫助成癮者戒毒的經驗中,發現了一件事,當他們伸手收下第一包毒品以及他們接受第一杯酒時,他們替自己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人生從此往毒品藥物的方向偏離。
不論你是否同意:“毒品藥物成癮是一種疾病”的論點,在我們幫助成癮者戒毒的經驗中,發現了一件事,當他們伸手收下第一包毒品以及他們接受第一杯酒時,他們替自己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人生從此往毒品藥物的方向偏離。